大家其實都知道
我常幹樵基金一些543的狀況
也常酸爆一推理專鳥不拉雞的銷售情形
不過近期砲火一面倒的狀況比較猛烈,所以想出來說說話...
『共同基金不是原罪,他只是一個投資的選項』
我始終認為投資『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』
投資成果如何絕大因素都是在於投資人本身的『心態』
.有沒有做好資金控管?
.有沒有做好資產配置?
.有沒有做好投資紀律?
投資強調的是先講求投資紀律,再講求準度
這才是大家要需要認真學習的課題
近年投資市場上的投資氛圍,投資ETF已經成為一門顯學
.ETF追蹤指數效果強、績效好
.ETF內含成本低廉
.ETF好棒棒就對了...
但台灣境內的ETF市場卻是如此的亂象
(1) 複委託:
申購費用比共同基金還高
還有許多是無法掛現價單 (你隔天才知道你買到多少價格)
(2)國內投信發行的ETF:
.追蹤誤差大
.折溢價嚴重
.投資人賭性堅強,大作槓桿與反向型,沒人在跟你長期持有
許多知名理財網站也大大呼籲,開立海外券商
優點真的超棒
.費用低廉(甚至免費)
.投資標的選擇眾多
但另一個面向來說...
開戶對於『普羅大眾』來說仍有障礙
不能定期定額,要自己下單
半夜起床還要掛單,有點累
孳息的部分要預扣30%稅,耳聞可以退稅但勢必繁瑣(我自己嫌麻煩啦XD)
而且很多投資人開了海外證券戶之後,根本就是trade來trade去,當台股在玩,誰在跟長期持有投資紀律balabala...
而另一方面...
共同基金成本比較高沒錯
.但他可以讓我紀律的定期定額,每月固定存錢累積資產
共同基金成本比較高沒錯
.可是他可以讓我方便的固定產生現金流
.也可以解讀每月強制停利的一種投資機制
共同基金成本比較高沒錯
.但我可以買到策略組合的基金,這幾年最潮的covered call也是一種投資策略服務
共同基金成本比較高沒錯
.但他不用像買ETF一樣半夜起床掛單,然後又怕掛單買不到
以上種種都是一種紀律、方便與策略的展現!!
說了這麼多,其實兩個工具我都會用也愛用
只是他們彼此都各有優缺罷了
最後再說一次
『投資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,紀律投資才是勝負關鍵』
紀律投資才能增加勝算,只一直大罵費用,是不會讓你更懂投資的。
臉書連結:
基金黑武士
基金艦長哥倫布
基金海賊傑克
(本網站所述之任何內容均不構成對金融商品的投資邀約,也不構成對於任何證券的買賣或進行任何交易的投資建議。投資一定有風險、基金有賺有賠、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)